多读历史抗新型肺炎病毒,瘟疫横行在大明,吴又可医生悬壶济世,留下名垂青史的《瘟疫论》

2020年2月15日14:44:13 发表评论 3,980 次浏览
币安

瘟疫横行在大明,这位医生悬壶济世,留下名垂青史的《瘟疫论

文侹谈历史 ·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天地间无时不洋溢正邪两气,若一个壮汉,精神充沛,免疫力强大,即便四时不正,气候无常,邪气亦不能轻入人体,稍有侵入,也无可逞强;若一耄耋(mào dié)老人,哪怕风和日丽,但其血气两亏,正难压邪,戾气便径直侵入,先肌肤,再腠理,后肺腑,人便奄奄一息了。

明朝末年,王朝积弊丛生,积重难返,李自成、张献忠造反,屡败屡战,关外的女真民族摧城拔寨,朝廷左支右绌(chū),内外交困。崇祯皇帝宵衣旰(gàn)食,焦心求治,没有一天不勤政,没有一天不嗟(jiē)叹,他四处扑火,但总是功亏一篑(kuì)。朝廷日薄西山,免疫力低下,导致本不该在通衢大道横行的邪气,从深沟大壑里逸出来害人。

当时,孙传庭督师河南,领导明朝最后一支主力,这是崇祯仅有的一点资本,本应该保存实力,静观待变,但崇祯内心焦虑,定力不足,总幻想着一夜之间天下太平,不敢想象要是三百年的江山断送在自己手里,简直无颜去地下见祖宗,他一直希望有像岳武穆这样的奇才来力挽狂澜,且多次申明自己用人不疑,当全力支持,可实际上崇祯用人,求全责备,稍见起色,便就督促再接再厉,一旦臣下有闪失,便弃之不用,另起炉灶,给他当差,朝不保夕,极为寒心。


崇祯屡下严旨,督促孙传庭出潼关找闯贼决战,孙传庭被他逼得急火攻心,耳朵都聋了。他多次向崇祯诉苦,说部队装备低劣,盔甲刀枪锈迹斑斑,火铳大炮没有打得响的,粮饷也一欠再欠,军心不稳,不堪实战。靠这支部队,吓唬小蟊(máo)贼还有余,要对付悍贼李自成,无异于以卵击石。

崇祯不听,他以为孙传庭在找借口搪塞,不肯实心为他卖命,妄图骗了朝廷接济来壮大自己的实力。而此时,鼠疫不期而至,横扫河南大地,阡陌连篇,孙传庭雪上加霜。被感染鼠疫的城镇村落人口死绝,尸首枕藉(jiè),瘟疫也传进军营,每天有十几人发烧、呕吐、昏迷,每隔一两日就要死一批人。

而军医没于防治瘟疫传染的医学知识,只是按照医书上治疗伤寒的古法来医治病员,其炮制的汤药自然不能对症下药,且感染人群和未感染人群相杂,同吃同住,瘟疫很快大爆发,部队还没有实战,便十去六七,战斗力大损。在孙传庭穷途末路之际,来了一个游医叫吴又可,早年在京城太医院供职,名不见经传,他和李时珍一样,都因看不惯太医院同事昏庸无能,不钻研业务,只醉心于攀附权门,勾心斗角而辞去公职,游走江湖,悬壶济世,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李时珍写了一本《本草纲目》,吴又可则写了一部《瘟疫论》。

吴又可成了孙传庭的及时雨,他认为,部队的染病绝不是普通的伤寒,伤寒如飘风,只入肌肤,没有根基,药到则病除,而瘟疫是天地间的戾气,平常不能见,偶尔露峥嵘。

 

明朝时期还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病毒的概念,吴又可把病毒称作戾气。他说,阳光明媚时,由窗户透进一缕光柱,光柱间有无数的扬尘,这就为戾气。人在呼吸间,戾气便会进入呼吸道,潜伏到人的肺腑间。若人元气旺盛,戾气就难以逞凶,或不发作,或晚发作;若人元神晦暗,戾气便即时发作,一旦病发,又无对症的药,凶险之极。

孙传庭于是委托吴又可为他的部队治病。

吴又可首先采购绢布,裁成很多长条,用开水煮烫晾晒后,发给所有人,每人一条,严实包住面部,这就是早期的口罩,不戴面巾者不得出门。然后对所有人进行甄(zhēn)别,症状明显者自立一区域;舌苔发黄,瞳仁发红,脸色灰暗的传染性极强者又立一区;稍轻微者再立一区。用白布条、红布条、黄布条分别缠在患者的胳膊上作为标记,这些人以布条颜色各住一区,实行隔离,派兵把守,严禁区域内人员擅自离开。

没有染病者择地别居,至此彻底杜绝杂居现象,效果立竿见影,每天新患病人数在减少,死亡人数也在减少,吴又可亲自调试了一种叫“达原饮”的药剂,军营内支起几十口大锅,通宵达旦地炮制汤药,吴又可的配方很是奇特,他喜欢用一般人不敢用的大黄、芒硝等猛药,病患者都被要求按时服药。吴又可在做一件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

据说,当时孙传庭还请了附近宝刹的高僧每天来军营高声朗读《楞严咒》,浓烈的草药味伴着吉祥的咒语传到人们的鼻中、耳中,居然成了死气沉沉人们的灵丹妙药。我有神佛加持,有好汤药喝,我一定会好起来。即便沉疴(kě)缠身,万念俱灰,没有信仰者也得到了强烈的心理暗示,重燃生存的希望。信仰的确很能让人振奋,有神佛在保佑和支撑,把一分悲哀或焦虑向他们倾诉,自己就卸去了半分沉重。你在电影里经常看到信徒去教堂,隔着一扇小门向里面的神甫做忏悔,一旦神甫说孩子,主会宽恕你的,信徒便如释重负,兴高采烈地走了。人都会有精神压力,若这种压力在思想中长期郁积而不得释放便会变成毒,导致人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疾病。有信仰者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如此过了一个月,来势汹汹的疫情终于被控制住了,有一部分重症者死掉了,但更多本来要死的人却活下来了。靠吴又可一己之力,把面临崩溃的危局给挽救回来了,谁说没有活菩萨?吴又可大夫不就是嘛。孙传庭很感谢吴又可,重赏了他。

可是医者最多救人的性命,却救不了颓废的时局,此时大明王朝也已病入膏肓,正等待像吴又可这样能开出一剂良方的神医。在崇祯心里,孙传庭就是能救大明的神医,孙传庭也曾自诩为神医,但他没有吴又可的幸运。那个叫崇祯的病人很不配合,一副药不见效,就要医闹,还要动手行凶。

孙传庭像岳飞一样,连接十八块催命金牌。他仰天长叹:催催催,催你奶奶的孙子。事到如今,我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带着大病初愈的部队出关了。临走前,吴又可告诉他还有一百多个重病号有传染性,不能跟着部队走,还是留在城里吧,但必须着人看守,不能任他们乱跑。孙传庭笑着说,我哪有人手留下看守他们?我自有安排,你不用操心了。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这些人被全部杀死,尸首就地焚烧。

吴又可愤怒地说:督师,您处理病患的方式可比在下有效。

孙传庭说:既不能带,又不能留,难道为一小局而坏我大局?乱世做大事者岂能操妇人之仁?

孙传庭要吴又可随军一起出关,吴又可说要回家收拾一下,孙传庭说好,可他连家都不回就逃走了,其实他已经料到孙传庭必败,李自成今非昔比,其势不可挡。因此早早收拾好了包袱细软,吩咐新娶的娘子在城门外乔装等候,他俩一口气从河南跑回老家苏州东山。
不出吴又可所料,孙传庭与李自成的作战中接连失败,最后壮烈殉国,大明朝最后一支生力军土崩瓦解,崇祯本来可以不死的,他有过多次振兴的机会,这都不谈了,只讲这一次,只要心口如一,真正地相信人家一次,就这么一次,不要去干涉孙传庭,他就不会落得个跑到煤山上吊死恶下场。毕竟是皇帝,一个体面人,死得却那么不体面。崇祯这个医闹,连着整死医生,最终整死了自己。

这场瘟疫,在吴又可手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吴又可一走,瘟疫又卷土重来。

李自成的大顺军消灭了孙传庭之后,直取北京,但在北京只做了几十天皇帝,就离开去了山海关,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大顺军在路上遭到了瘟疫的袭击,到了山海关战斗力就下降了一半,接下来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多尔衮的八旗军决战,李自成大败亏输,据说大顺军遗尸上百里,路两边全是死人,想想都很可怕。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至今难以解释。瘟疫像长了眼睛,只盯着李自成的人攻击,而吴三桂和多尔衮的人却愣是没有一个染病。照理说,大顺军被杀者甚多,伏尸百里,尸首来不及焚烧,都成为传染源,空气里弥漫着病毒。可一旦李自成败逃,瘟疫一夜之间也全军开拔了,彻彻底底地,一点痕迹都没留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有一场西班牙流感肆虐几大洲,夺走上亿人的性命,此起彼伏18个月,也是突然间云开日出,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上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瘟疫在哪里发生,传染周期多长,感染人数多少,致死率多少,仿佛冥冥之中都有一个定数,明末的这场瘟疫注定就是为了崇祯一死,李自成一败而来的。吴又可躲过了大瘟疫,又躲过了兵荒马乱,此后长年在家乡潜心治学,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他写下了《瘟疫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控瘟疫的医学著作,至今熠熠生辉。

如今吴又可正化身为千千万万在一线与疫情殊死战斗的英雄们,用最美丽的语言赞美他们都不过分,更要向殉职的李文亮医生致敬,那么年轻,他没有吴又可幸运,人生的窗帘刚刚拉开,还来不及看到窗外的景色就关上了,太令人痛心了。吴又可和李文亮是医魂。

收银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