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倩表示,智能商業這波浪潮是未來十年可以確定的很大的浪潮。如何用智能化的方法低成本獲取海量的流量,精準服務好客戶,不斷快速迭代顯得更為重要。
她表示,我們現在非常關注於各個細分賽道在各個傳統商業領域,以及快速演變的由於疫情而催生的新的商業領域。非常有潛力的團隊,非常有數據思維、智能商業思維的企業家們從現在起要行動起來,考慮未來十年,肯定要考慮最有前景,確定是最強的風口。我認為智能商業絕對是最強的風口,這是我們基金一直在專註,並且在努力挖掘布局的賽道。
她表示,人民幣基金,我們更加偏重於硬科技。在中美科技戰的宏觀環境下,中國科技行業需要自己的軟件、硬件,從芯片到智能終端。在此過程中,有幾千個細分賽道會由原來海外巨頭壟斷的,過渡到中國供應商、海外供應商共存的格局。這意味着很多中國傳統的科技企業,他們過去可能沒有特別好的機會。但是,隨着華為願意給中國科技企業更多的機會、訂單和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成長,成為歷史難遇的機會。
疊加5G新技術的十年大周期,同時受制於疫情,疫情發生後,大家看到全球供應鏈都產生了很大的困難,中國的下遊客戶需要更加緊密,上游供應商配合他。這會帶動中國本土的軟硬件供應商崛起。這個賽道是我們非常看好的,我們認為這個賽道未來十年會充滿機會。這個賽道有很多細分賽道,我們預期十年後,會不會中國的高通、中國的微軟,我們非常期待這些事情發生。十年前移動互聯網剛剛崛起時,我們沒想到中國的應用,像美團已經領先於全世界。中國的App,像字節跳動在世界應用排行榜上,字節跳動在每個排行榜都是排名世界第一。當中國企業家選擇非常好的賽道,他相信十年後硬科技、核心科技的賽道會有非常大的機會。
對於天際資本投資企業潛在上市地點的選擇,是什麼樣的想法和考慮時,張倩表示,坦白講,我對港交所作出了小小的貢獻。2016年的時候,當時我跟主席溝通時,我了解到港交所正在研究A、B股的退出。我第一時間和雷軍溝通,2017年第一時間跟王興溝通這件事。我很高興我們投資的企業,像美團、小米都成為最早、最先受益於港交所A、B股的企業,開啟了港交所科技賽道的整體環境。
他表示自己做投資的十幾年,不斷給企業家很多建議。從上一波2009-2011年,我給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家建議退市,去A股上市。去年的時候勸了不少企業家去科創板以及關注創業板的上市機會。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尤其是有野心的企業家,如何利用好資本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個上市環境,不管是美國、中國還是香港,相當於你要找一個家,你的公司總部安在哪裡,你會受制於這個城市環境。美國、香港和中國A股都有各自不同的環境。這裡面很關鍵的是對企業家來講,不要看到現在,比如今天科創板天天創新高,估值非常高,你就說一定要上科創板。每一個“家”的屬性是不太一樣的。十幾年來,香港的環境一直非常市場化,在A、B股、生物板塊推出後,我對香港非常有信心。香港對於有全球野心的科技企業以及互聯網企業,未來三年絕對是最好的地點。我們選擇“家”的時候不要短視,比如今天美國估值很高,未來三年當你真正開始做上市布局的時候,你要有前瞻性。我建議企業家提前布局,可以跟港交所、推廣署等核心政策制定的領導們,跟科創板、創業板、美國比較時,你是抱着前瞻性的事業。
從今天的時點看未來,不管是港交所、科創板,我都是非常有信心的。港交所非常適合有全球野心的,這裡的投資人來自於全球。當美國現在的環境越來越受到政治影響時,我覺得香港市場化開放的程度不僅可以吸引國內的機構,可以以更好法律市場化的環境承接全球的投資機構。我覺得港交所肯定對想做大,特別是對to C領域、互聯網領域、智能商業領域的龍頭企業絕對非常有吸引力。
科創板和創業板,我覺得對特別敏感的國產替代公司會更加適合,尤其是對於很多中國有很多細分賽道的公司。如果你不在中國,不是非常本土化的投資機構,他們對賽道的理解可能不會特別深。這時候在科創板上市可能是非常有優勢的。
最後,她認為大家不只是一個“家”,如果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可以多安一個“家”,有兩個“家”是非常好的。中興科技現在回到科創上市,每個家、每個城市、每個國家對應的投資機構是不同的。如果能兩地上市,同時在科創上市,又能在香港上市,我認為這是對企業家長期的資本戰略、資本策略的布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