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觸那些不熟悉的事物,讓圈住自己的圈越來越寬,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潛能。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一些人練習太極都抱持着一個共同目的,就是想了解人的最終潛能。總會有一些超現實的力量令我們感到驚訝。我們無需強烈懷疑這些力量是假的,而應該謹慎地對待它們。在不能證實它們虛假之前,也許選擇相信它們是存在的更為妥當。因為這些超現實的力量可以證明,人類有很大的潛能還未被我們開發,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時,意味着我們身上也有許多待挖掘的潛能。
有心理學研究報告稱絕大部分正常人,只運用到自身潛能的10%。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一件事。我們可以給自己計算一下,既然只用10%的能力可以實現當下的成績,如果讓自己的能力100%發揮出來,那將實現的成績是當下的十倍,甚至不止。
自我設限,只會讓我們殺死自己的潛能。自我設限其實不僅在高度上自我設限,還在寬度上進行了設限。也就是說,當我們說出“我不行”的時候,是基於兩層考慮。
第一層考慮是,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覺得自己不可能完成這件事。
這是關於高度的設限,諸如“我不可能飛得更高”、“我不可能跑得更快”、“我不可能做得更好”此類的話。
在美國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藝術家,她叫做摩西奶奶。除了自身的藝術天分以外,更令人驚訝的是,她在76歲才發現自己的藝術天分。在76歲之前,摩西奶奶在一家普通農場上做着農婦的家常工作。76歲那年,她因為關節炎而停止刺繡這些瑣事,轉而開始繪畫。不料,摩西奶奶因此挖掘出自己的繪畫才能。她名氣越來越大,80歲的時候舉辦了人生的第一場個人畫展。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也不會有太早的結束。每個人的能力都比自己感覺到的大得多,因此不能輕易對未曾觸碰的事物採取否定的態度。
第二層考慮是,我們覺得這件事不在自己的專業能力範圍內。這是關於寬度的設限,比如我們會說“我不需要搞懂這個”、“這不是我的專業,我不會”。
有時候,“專業”這個詞局限太大。它讓我們更有借口去拒絕其他新鮮的事物和挑戰,讓人可以理所當然的說出“不行”,而絲毫不感到遺憾或羞愧。
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朋友,他可能寫得一手好書法,但每次和他打高爾夫球的時候,他總是心不在焉,不使全力。如果邀他去參加比賽,他總會說“我不行”。因為他覺得高爾夫球並不是自己所擅長的,又何必去湊一份熱鬧?因此直到最後,他的高爾夫球水平毫無提升。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好,畢竟他完全可以把高爾夫當成休閑娛樂活動,並且這項活動不會妨礙到未來的發展。但是,如果一位創業者擅長產品,在需要全面掌控公司業務的創業初期,他能說因為自己不擅長銷售而不去涉足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嘗試新鮮事物時,只要稍有受挫,就會說:“這不是我最擅長的領域。”但是,當他轉而研究另外一個領域時,又因為受挫而說了同樣的話。結果,他什麼也沒學到,也不能確定哪個領域才是自己最擅長的。
創業是一場全面考驗的戰爭。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而不是一個人的某種能力。“專業”有時候會是創業的推力,有時候也會是創業的阻力。當創業者學會利用好自己的專業時,就是推力。當創業者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專業時,就成了阻力。
創業者阿健從事的是水處理產品,需要一些很專業的化學和物理知識。但是,當別人問他:“你是學什麼的?”他說:“我學的是企業管理”。他們又問他:“你學過化學嗎?學過流體學嗎?學過器械製造嗎?”他都一一搖頭。他們很驚訝,認為他沒學過這些東西,如何能生產出這些產品?但是他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如果我們把自己放置在一個位置上,畫一個圈子圈住自己,我們就出不去了。我們得讓自己出去,讓自己去接觸自己擅長以外的事物。專業內的東西,正因為我們對它太熟悉,對於自己的鍛煉價值將大打折扣。就像讀書一樣,如果讀的總是看得懂的書,讀書也就失去了意義。
多接觸那些不熟悉的事物,讓圈住自己的圈越來越寬,發現自己越來越多的潛能。
有沒有辦法可以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潛能?
積極歸因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什麼叫做積極歸因?就是認為自己的成功正是源於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善於積極歸因,對待人生和每一項成果都非常積極。比如,他每做成一件事情,總是會對自己說:“這就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看來我也是行的嘛!”但是,有些人信心不足,略有自卑感,或者過份謙虛,總會把自己取得的成績歸因於運氣好。
為自己的每一次收穫而感動,為自己的每一份成績而鼓舞,這是一種積極正面的自我暗示。
用心感受過去也可以激發自己的潛能。什麼算是用心感受過去?就是打開自己的心,讓自己重新感受過往所忽略的一切。當心一瞬間被打開的時候,看到了過去的所有事情。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心被打開後,可以感受到以前所忽略的一切,看到很多東西,想到很多東西,思維明晰,靈感源源不絕。可見,潛能還保存在記憶之中,等待着我們去發掘。
保持危機感也可以很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
危機可以把人類的潛能最大化地逼出來。有一個比較不好聽的詞叫做“狗急跳牆”,狗是不會跳牆的,但急的時候也會有反常表現。這是生物的非條件反射。生物都有自保的趨勢,在遇到危機時,會自然而然地採取一切措施來應對。比如一位平凡的母親,在孩子遇到危機時,也可以瞬間成為女英雄。
但是,生活中並不是處處都存在危機,而且有很多危機總是潛伏着,沒有現身。這個時候,為了激發自己的潛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假裝自己處在危機之中。當然,對於企業經營者來說,對於創業者來說,的確無時不刻身處危機當中。
創業就是一場危機四伏的戰爭,如果創業者還沒遇到,只是說明它還沒出現。不要以為創業會有太平的時候,一切暗涌都潛藏着。比爾·蓋茨說過:“微軟正是因為怕死,才活了這麼久!”。海爾CEO張瑞敏說:“企業對待成功要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正是這種危機感,讓海爾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