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闖入託管市場,基金託管牌照開閘

2020年7月19日10:57:25 發表評論 3,631 次瀏覽
幣安

 

  「與其說擔心外資銀行的加入,倒不如說國內券商才是真的大殺器。」面對近期5家券商接連獲批基金託管資格,已有券商開始擔憂基金託管市場競爭陷入紅海。

 

  儘管在不久前的7月10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銀保監會聯手對《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簡稱《託管辦法》)進行了修訂,明確支持外資銀行在華分行申請基金託管資格。但相較於外資銀行,顯然國內券商託管牌照的加速放開更加令人忌憚。

  近些年,在基金託管市場長期為內資銀行壟斷的環境下,先行入場的券商紛紛藉助投研、結算、響應速度等方面的綜合服務優勢,逐漸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特色化打法。如今券商託管弱勢的情況尚未得到明顯改善,新的攪局者又相繼出現,基金託管市場或許又將開啟新一輪激烈廝殺。

 

  外資銀行闖入託管市場

  7月10日,中國證監會和中國銀保監會聯合修訂發佈《託管辦法》,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是,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銀行在華分行申請基金託管資格,並給出了明確的准入條件。

  託管辦法要求,境外總行應當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具備良好的國際聲譽和經營業績,近3年基金託管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市場佔有率等指標居於國際前列,近3年長期信用均保持在高水平。

  此外,境外總行所在國家或者地區還需具有完善的證券法律和監管制度,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已與中國證監會或者中國證監會認可的機構簽定證券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並保持着有效的監管合作關係。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舉是按照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統一安排落地實施的,是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監管希望藉此引入優質外國銀行,提高金融市場效率,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監管允許外國銀行申請基金託管資格,你們會擔心嗎?

  「看外資銀行這些年在國內的生存表現,不也就那麼回事?」面對券商中國記者的提問,華南一家券商託管業務人士顯得相當淡定,認為外資銀行的本土化問題是國內金融機構天然存在的護城河,即便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程越發深入,但文化的差異短時間內仍難以彌合。

  前述券商託管業務人士表示,結合此前的對外交流經驗,外資銀行其實在展業上還是擔心的。事實上,在一些業務領域,國內託管機構未嘗不能與外資銀行互惠合作,例如一些要出境的投資標的,國內和國外都需要託管機構來進行協同合作。

  招商證券託管業務負責人也認為,國內券商和銀行應該抱着學習和包容的態度歡迎外國優質銀行在華開展基金託管業務,在為國內外基金行業參與方提供託管服務時發揮自身優勢,同時也向滙豐、花旗、德意志等外國銀行學習先進經驗,提升自身專業水準,為我國金融行業長期穩定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牌照放開加劇競爭壓力

  「與其說擔心外資銀行的加入,倒不如說國內券商才是真的大殺器。」相比於外來攪局者,國內同行似乎才是目前券商最擔心的競爭對手。

  7月7日,華福證券和華安證券雙雙獲批基金託管資格,年內成功拿到這一業務牌照的券商增至5家。而另一組數據是,2015年至今的5年半時間裏,僅有9家券商拿到基金託管資格,其中2016年更是無一家獲批。

  顯而易見,隨着近年來券商合規治理情況越發規範,監管正在考慮逐步放開更多券商的基金託管限制。但在當前基金託管業務主要為銀行壟斷的情況下,僧多粥少的困境預計會進一步凸顯。

  「現在各家券商對基金託管業務的定位不一樣,其實很考驗管理層的戰略。」有業內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基金託管業務作為機構業務的入門業務,更應該被看做是輔助,而不應該被定位成業務部門和利潤中心。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華南另一家券商人士的認可。「其實基金託管業務本身是不怎麼賺錢的,重要的是籠絡到資源和客戶。」具體而言,券商可藉由基金託管發展包括代銷、投研、兩融等在內的深入業務,同時也為財富管理業務引入了更多優質理財產品。

  然而目前行業內傭金戰盛行,從最初的經紀業務逐漸蔓延至投行業務,甚至PB業務。此前也有銀行通過主動壓低託管費率,在中長期純債基金的託管業務上實現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隨着基金託管牌照進一步放開,新進入者為了搶佔市場,大概率也會從低價策略開始,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但也有樂觀觀點認為,隨着更多證券公司不斷地獲得託管資格,一方面會將託管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另一方面雖然託管行業內部競爭確實加劇,但良性競爭會為行業來帶不斷的創新和進步,各家券商在開展託管業務的同時必將結合自身的優勢不斷地為客戶創造價值。

 

  綜合服務或為破局關鍵

  據Wind數據,2020年基金中報顯示,27家銀行共託管基金6508隻,託管基金份額高達15.87萬億份,託管費用合計141.93億元。而同一時間內,15家券商合計託管基金數量僅186隻,託管基金份額2441.34億份,託管費用僅1.46億元。

 

  懸殊的對比背後,是銀行多年來憑藉先發優勢和代銷強項奠定的絕對競爭優勢。

  回顧歷史,當年券商因內部管控問題迎來三年綜合治理,期間不僅錯失基金託管業務發展契機,更是連客戶保證金都要交由第三方存管,銀行由此率先進入基金託管市場,建立了先發優勢。到了2013年,券商基金託管業務開閘,在資格審批上受到監管部門較大力度的支持,但由於代銷實力較弱,在與銀行的競爭中鎩羽而歸。

  平安證券基金研究團隊執行總經理賈志對此認為,不同託管機構有不同的稟賦特點,不同類型的產品對託管業務有不同訴求,託管機構要結合自身稟賦特點,抓住產品訴求才能更好的發展託管業務。例如券商在被動指數基金的託管上有相對優勢,目前開展託管業務的14家券商中,有11家券商託管了被動指數基金,有7家券商的被動指數基金託管規模占非貨託管規模的70%以上。

  賈志建議券商應結合自身優勢,考慮基金特點針對性布局。例如借力第三方代銷機構發展託管業務;用專業技能發展基金投顧,增強客戶粘性;將託管業務作為綜合金融的一環,打造一站式服務等,但必須注意低託管費率策略不具備可持續性。

  「銀行作為託管人的優勢在於其較強的銷售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等方面,而券商作為託管人的優勢在於其較強的投研能力、專業化的結算能力、高效的服務響應速度、優質的服務品質以及日益提升的代銷能力。」招商證券託管業務負責人也表示,相較於外國銀行,本土券商佔據了先發優勢,儲備了大量的業務人才,並且已與國內現有的基金管理人有較為緊密地合作,也對國內的基金行業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券商應立足於自身優勢,不斷鞏固和發揮這些優勢領域,並通過創新為基金行業積極開拓更多的增值服務。同時補強自身短板,在長期的展業過程中不斷贏得更多客戶的青睞,券商在基金行業託管的佔有率將穩步上升。

收銀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