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疫情蔓延趨緩,東京等地的人流量逐漸恢復,各類店鋪的營業時間限制也已基本解除,但百貨店行業卻依然未見起色,甚至出現了老牌百貨店接連關閉門店的現象。日本百貨業為何每況愈下?
有着近70年歷史的丸井百貨池袋店,也是丸井集團在東京的大型門店之一。在門口可以看到,儘管周末,進出的顧客也不是特別多。事實上,這家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百貨店明年就要黯然落幕了,本周丸井集團宣布要關閉兩家百貨店,這家是其中之一。
丸井集團是日本百貨店行業的巨頭之一,目前在日本全國共有近30家門店,其實今年上半年,丸井就已經關閉了位於京都和東京周邊城市川越的兩家門店,此次也是40多年來首次關閉東京市內的門店。
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日本零售業界競爭日益激烈,與價格實惠、分佈廣泛的便利店、葯妝店以及電商等其他零售業態相比,百貨店的優勢不斷減弱,導致客流量減少。上一財年丸井集團的營業額摺合人民幣約為3.4億元,只有巔峰期的兩成左右,丸井集團不得不通過關店來調整經營布局。
實際上丸井面臨的困境是日本百貨店行業整體的一個縮影。統計顯示,今年8月日本全國就共有8家百貨店關閉,目前還在經營的百貨店總數已不足200家,創下近50年來的新低。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日本百貨店業界的固有觀念認為憑藉周到的服務和優質的商品就可以留住消費者,因此在經營模式上缺乏與時俱進的轉變。
疫情暴發以來,固守傳統模式使得行業的脆弱性進一步凸顯。疫情之下便利店等其他零售業態的銷售額下滑基本不超過兩成,但百貨店行業總銷售額卻幾乎腰斬,即便疫情有所好轉,上個月營業額依然徘徊在去年同期的六成左右。
包括丸井集團在內,在疫情打擊下元氣大傷的日本百貨店行業除了通過關店縮小實體店鋪的經營規模之外,也終於把調整經營模式提上日程,逐漸打破對實體店的固守,開始摸索店鋪與網絡相結合的零售模式。以丸井百貨為例,目前就已經結合自家的網購平台在新宿和澀谷等主要門店設立專門的網購服務中心,以網上挑選、門店試穿,網上下單、門店退換的模式進行銷售。